俗語,是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生活經驗所積累的,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到。通常這些語言比較口語化,通俗易懂,容易被大家所接受,這些俗語既反映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,也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。
俗語對於後來人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導作用,所以很多俗語一直流傳至今,經久不衰。特別是在農村,更是留下了不少經典的俗語。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俗語「 無仇不成父子;無怨不成夫妻…」啥意思,值得一看!
「 無仇不成父子;無怨不成夫妻…」這句話是說,父子之間不可能沒有仇恨,夫妻之間不可能沒有埋怨。按道理來說,父子之間、夫妻之間是不會有恨、有怨的,這樣的說法又是哪裏來的,現實中存在這樣的情況嗎?
這句話有一種說法有一定的迷信在裏面。因為在古代的時候,佛理很早就傳到了中國。佛教講究因果輪迴,前世有因,今世才有果。正因為兩個人在前世有很大的仇恨和矛盾,才會在現在的時候
為子來了結上一世的恩怨;由於前世兩個人糾纏不休,互相牽連的比較深,才會到了現在成為夫妻來還前世的情緣。但是這種說法沒什麼科學依據,在現在也沒什麼人會相信。
這句話還有一種說法就是,在現實中父子在一起生活,出現矛盾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。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棟樑之才,難免對孩子過於嚴格。而處於叛逆期的孩子逆反心理比較強,和自己的父母發生矛盾是件在所難免的事情。所以才會有了無仇不成父子的說法。夫妻在一起生活,生活中總會有磕磕絆絆的情況,這時候吵架、拌嘴和互相埋怨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。所以有了無怨不成夫妻的說法。其實這裏的仇和怨不是指真正的仇恨和怨恨,只是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家庭瑣事產生的問題而已。
隨着時代的發展,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,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,交通更加便利,人們的思想和觀念也發生了改變。您還有哪些喜歡的俗語?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。